《“什么是高質量的學術人才評審?”——基于2352名評審專家的循證研究》
首頁 > 其他
關注我們
學術橋-訂閱號
學術橋-小程序
最高2500萬元!46位新一期“新基石研究員”獲資助

  來自13個城市28家機構的46位杰出科學家,成為新一期“新基石研究員”,在他們當中,有10位“80后”,最年輕的僅有38歲。作為目前國內社會力量資助基礎研究力度最大的公益項目之一,“新基石研究員項目”今日(10月30日)揭曉第二期獲資助名單,支持最有潛力、最有膽量、最有抱負的科學家“從0到1”,探索人類未達之境。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是一項聚焦原始創(chuàng)新、鼓勵自由探索、公益屬性的新型基礎研究資助項目。2022年,騰訊公司宣布10年內出資100億元人民幣,長期穩(wěn)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學家潛心基礎研究、實現“從0到1”的原始創(chuàng)新。項目設置數學與物質科學、生物與醫(yī)學科學兩大領域,并鼓勵學科交叉研究?!靶禄芯繂T”資助類別分為兩類:實驗類每人5年資助2500萬元,理論類每人5年資助1500萬元。2023年1月,58位杰出科學家成為首期“新基石研究員”。

  “原始創(chuàng)新不可預估、很難計劃,基礎研究中的‘冷門’和‘熱門’也是動態(tài)變化的。真正的原始創(chuàng)新肯定是最聰明、最大膽、最有原創(chuàng)性的人做出來的。因此我們最大的特色就是‘選人不選項目’。”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主席施一公表示:“兩期104位研究員的自由探索,一定能在基礎研究的最前沿不斷突破,為中國科學的長遠發(fā)展奠定新的基石?!?/p>

  “選人不選項目”不拘一格選人才

  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員”計劃資助不超過50人,實際入選46名,其中數學與物質科學領域21位,生物與醫(yī)學科學25位。46位研究員平均年齡47歲,遠低于55歲的申報門檻,其中包括10位“80后”,最年輕的年僅38歲(薛金鑫,清華大學)。還有5位女性科學家獲得了資助。他們來自13個城市(含中國香港地區(qū))的28家機構,從地域分布來看,天津,濟南、武漢,廣州等城市首次上榜;從機構來看,研究員的分布也更為廣泛,良渚實驗室等新型研究機構、四川農業(yè)大學、云南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校第一次有了“新基石研究員”。新一期研究員,印證著中國基礎研究快速發(fā)展中蘊含的生機與活力。

  此外,徐文東醫(yī)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蘇士成醫(yī)生(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和黃秀娟醫(yī)生(香港中文大學醫(yī)學院)成為今年入選的“醫(yī)師科學家”?!搬t(yī)師科學家”,是指獨立開展醫(yī)學科學研究的臨床醫(yī)生。他們從臨床實踐中凝練重要科學問題,通過科學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從聲波和引力波的數學關聯到量子增強光學望遠鏡,從仿生加氫催化到多年生水稻,從一側大腦管雙手到高效清理細胞垃圾……新一期“新基石研究員”們的未來研究計劃,瞄準最重要的科學問題,是一個個充滿壯志雄心的探索之夢。

  讓科學家們放膽追夢的,正是“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最鮮明的特色:“選人不選項目”。這意味著不對研究員設置明確的研究任務,不做項目進度考核。長久、穩(wěn)定地支持研究員們去做富有挑戰(zhàn)性、創(chuàng)新性工作。

延伸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轉載,請與我們聯系。
掃碼關注學術橋
關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