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
首頁 > 新聞資訊
關注我們
學術橋-訂閱號
學術橋-小程序
11所“雙非”高校入圍百強!2022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發(fā)布
2022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主榜)的上榜高校共有590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連續(xù)8年蟬聯全國三甲,實力強勁。

  4月19日,軟科正式發(fā)布“2022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蟬聯綜合性大學(主榜)排名前三位。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位列醫(yī)藥類大學排名第一。

  自2015年首次發(fā)布以來,“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已發(fā)布8次,此次排名的對象是中國1000多所本科層次的高校。

  “雙一流”高校占比近9成

  2022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主榜)的上榜高校共有590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連續(xù)8年蟬聯全國三甲,實力強勁。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位列全國前五。

  其他位列全國前十名的大學依次為,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雙一流”高校在排名中占絕對優(yōu)勢地位,百強高校中有89所為“雙一流”高校。新晉“雙一流”高校表現搶眼,其中3所躋身百強。南方科技大學領跑新晉“雙一流”高校,排在全國35名(比去年上升6名),上??萍即髮W排在55名(比去年上升11名),華南農業(yè)大學排在90名(比去年上升3名)。湘潭大學(106名)和山西大學(111名)這兩所新晉“雙一流”高校也表現不俗。

  11所“雙非”高校憑借強勁的綜合實力躋身百強。浙江工業(yè)大學(66名)、深圳大學(68名)、江蘇大學(73名)、揚州大學(79名)、南京工業(yè)大學(84名)位列前五。杭州電子科技大學(94名)和浙江師范大學(98名)則雙雙重回全國百強行列。

  綜合性大學排名前10名

  京滬高校包攬單科性大學排名冠軍

  2022軟科中國大學排名遵循分類排名的原則,對單科性大學(醫(yī)藥類、財經類、語言類、政法類、民族類、體育類)使用差異化指標體系分別進行排名。在每一類型的排名中,參與排名計算的不僅有本類型的大學,也包括綜合性大學和所有其它類型的單科性大學。

  2022軟科中國醫(yī)藥類大學排名的上榜高校有85所,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首都醫(yī)科大學、南京醫(yī)科大學位列前三。

  2022軟科中國財經類大學排名的上榜高校有55所,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位列前三。

  2022軟科中國語言類大學排名的上榜高校有16所,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位列前三。

  2022軟科中國政法類大學排名的上榜高校有33所,中國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位列前三。

  2022軟科中國民族類大學排名的上榜高校有12所,中央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位列前三。

  2022軟科中國體育類大學排名的上榜高校有14所,上海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首都體育學院位列前三。

  * 排名相同的學校按校名拼音順序排列。

  評價體系

  “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的評價體系源自自主研發(fā)的可視化評價專利技術,依托“大學360度數據監(jiān)測平臺”的大數據支持,設置了十大評價模塊,細分36個評價維度,內嵌104項評價指標,涉及320個評價變量,是對中國大學辦學水平的立體化監(jiān)測式評價。

  今年,為進一步響應國家和地方對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和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方面的緊迫需求,軟科在中國大學排名的服務社會模塊新增“服務平臺”維度,將評價優(yōu)良的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以及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等服務社會重大平臺納入評價,以體現高校產學研融合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基礎條件能力。

延伸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轉載,請與我們聯系。
掃碼關注學術橋
關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