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橋學術體檢服務-人才評價
首頁 > 熱點評說
關注我們
學術橋-訂閱號
學術橋-小程序
甄選主題學者,建設一流科研機構與一流學科
眾所周知,學術帶頭人至關重要。在互聯(lián)網時代,科研機構愈加扁平化、網絡化。在科研與創(chuàng)新服務平臺的支撐下,PI制(學術帶頭人制)成為基礎研究、理論研究、交叉研究、綜合研究等領域的主流科研組織方式。在此,筆者提出主題學者的概念,嘗...
  眾所周知,學術帶頭人至關重要。在互聯(lián)網時代,科研機構愈加扁平化、網絡化。在科研與創(chuàng)新服務平臺的支撐下,PI制(學術帶頭人制)成為基礎研究、理論研究、交叉研究、綜合研究等領域的主流科研組織方式。
  通過這種組織方式,可以完成不同規(guī)模的科研任務:較小規(guī)模者,一個團隊可以勝任;較大規(guī)模者,多團隊自愿合作、自行組織予以完成,可極大降低組織成本。學術帶頭人成為科研活動的決定性因素。
  在此,筆者提出主題學者的概念,嘗試探討甄選主題學者作為學術帶頭人的方法。
  主題學者:名副其實的學術帶頭人
  術業(yè)有專攻,專家學者(統(tǒng)稱學者)是某一主題的專門研究者,筆者提出用“主題學者”來界定在某一研究主題領域居于國際前沿、在國內名列前茅的學者。如果實現主題學者作為學術帶頭人,機構延攬人才、完成評估建設、知識用戶(學習者、咨詢者、求賢者)對接人才,都將更高效精準。
  三類學者可稱之為“主題學者”:作出突破性成果者,如諾貝爾獎、圖靈獎、陳嘉庚科學獎得主;系統(tǒng)精深者,如玻爾研究權威戈革;奇藝絕學者,如古文字通才李學勤。系統(tǒng)精深、奇藝絕學須非常突出,本文僅探討依據作出突破性成果甄選主題學者,其最勝任學術帶頭人。
  一流人才是作出突破性成果的杰出人才,這是國際通行標準。作出突破性成果意味著其在該主題領域居于國際學術前沿(推進性研究不夠格),沒有作出突破性成果者就不是主題學者,所以并非每個主題下國內都有主題學者。通過“互聯(lián)網+代表作”評價法可確認是否為突破性成果,認證主題學者須具有程序公信力。
  主題學者的突破性成果應具備以下四大要點:能用“突破點四要素”(突破什么、怎么突破、突破開辟的新領域、一句話和一段話概括)展示的成果核心貢獻;成果有關的系列發(fā)表物(論文論著或專利);獲得學界的反饋和好評(獲獎、轉載、引用、受邀作報告等);與國內外同類成果相比具有優(yōu)勢。作出突破性成果往往需要十年磨一劍,人文社會科學、交叉科學領域更是如此。這樣的原創(chuàng)成果特征突出,易于識別。
  以得到學術界公認或規(guī)范確認作為主題學者的劃分標準,可分為主題學者(A+)和主題學者(A),二者均可稱之為“該主題領域國內最好學者之一”,是名副其實的學術帶頭人。此外,主題學者特征鮮明,易于接受檢驗和監(jiān)督。這一點對于掌握幾百萬元、幾千萬元甚至更多研究經費的學術帶頭人(包括重大項目主持人)十分必要。
  一流科研機構和學科評估的首要指標
  主題學者數量應該成為一流科研機構評估和一流學科評估的首要指標,擁有足夠數量的主題學者方可稱之為“國家隊”。讓居于國際學術前沿的主題學者充分發(fā)揮引領作用,需要條件保障。機構評估應該高標準、嚴要求,杜絕以次充好,否則可能是“低標準、逆淘汰”,對于“鐵飯碗”機構更是如此。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需要數量充足、分布合理的原始創(chuàng)新,但只有獲得大獎的原創(chuàng)成果才能列入機構評估指標的做法欠妥。因為據獲獎認定原創(chuàng)成果有三點不足:有時間延遲(幾年到十幾年甚至更久),新興領域、交叉領域等沒有設置學術大獎,中國學者時常不能得到公平獲獎機會。
  雖未獲得大獎但已得到不少同行認可的原創(chuàng)成果遠勝過常規(guī)的推進性研究,機構評估應該重點考核該機構的主題學者有哪些原始創(chuàng)新、顛覆性創(chuàng)新等突破性成果,并要求其按照上述突破性成果四要點填報,以得到及時確認。如此,主題學者才能得到重視和爭相禮聘。
  對接主題學者,才能得到一流知識服務
  知識服務的首要問題是向誰咨詢、向誰學習,對接主題學者至關重要。懂行而挑剔的知識用戶(各級政府部門,企業(yè)、高校與科研機構人事部門等)應具備兩項認知:一是不迷信“高端帽子”,懂得一流學者的核心特征是作出過原始創(chuàng)新成果,有自己的學術招牌,半成名或未成名的一流學者同樣有學術招牌;二是知道一流學者與二三流學者的區(qū)別不是程度上的,而是方向上、層次上、維度上的,一流學者能讓用戶洞察先機、出奇制勝。這類知識用戶在“破五唯”、立新標方面可以發(fā)揮重要作用。
  主題學者是一流人才,勝任學術帶頭人。在開放科學、開放教育時代,科教機構扁平化、網絡化、PI制化,名師比名校重要,主題學者是一流科研機構與一流學科建設的決定性因素。率先建立主題學者數據庫、對接主題學者的知識用戶將搶占一流人才爭奪戰(zhàn)的先機。
  作者:劉益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 《中國科學報》 (2022-10-26 第4版 綜合) 
  本站經作者本人授權轉發(fā)
延伸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轉載,請與我們聯(lián)系。
掃碼關注學術橋
關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