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質量的學術人才評審?”——基于2352名評審專家的循證研究》
首頁 > 新聞資訊
關注我們
學術橋-訂閱號
學術橋-小程序
教育合作塑造中美關系的未來

  教育是推動社會進步和人類發(fā)展的重要力量,而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在當今時代具有特殊的意義。正如習近平主席在給美國肯恩大學校長雷波列特的復信中所指出的,中美關系的發(fā)展與教育交流合作密切相關。我們審視當今世界的發(fā)展格局,不難發(fā)現教育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復信為我們指明了中美高教合作的重要方向,從多個角度進行了既深刻又高遠的闡明。

  首先,中美高教合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中美關系事關兩國人民福祉和人類前途命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取決于各國人民的抉擇。原則上,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人民不分膚色都有權關心世界走向。但實際上,中美兩國分別作為世界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fā)達國家,其如何解決自身問題的本身就具有非同尋常的世界意義,更不用說兩國如何處理國際問題和全球問題,兩國間要建立和追求怎樣的雙邊關系,這些都會對生活在同一星球上的人類成員產生關系禍福安危的重大影響。

  作為第一所中美合辦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上海紐約大學(簡稱“上紐大”)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中美雙方對世界的共同責任。而上紐大近12年的辦學經歷,以生動實踐表明了中美之間是可以成功合作的。上紐大的未來發(fā)展,將通過進一步提升和擴大成功合作的可能性,實現包括中美在內的各國師生對世界范圍內和平與發(fā)展的光榮使命。

  其次,中美高教合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教育交流合作有助于促進兩國人民特別是青年相知相近”。教育固然有開發(fā)人力資源、助推知識經濟的職能,但其更是同儕相伴、師生互動、代際傳遞的活動。把教育事業(yè)與國際交流融為一體,其對于世界各國個人之間、家庭之間和群體之間相互溝通的促進作用,是其他任何領域的工作都無法相比的。在縱觀全局、審時度勢的基礎上,習近平主席2023年11月在舊金山作出了“中美關系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的精辟判斷。這里所說的幾個要素,“人民”“民間”“青年”和“地方”,在上海紐約大學這樣的中美合作高校中高度重合。在上紐大,中國學生和國際學生大致各半,他們在同一個校園里“并肩學習,互相挑戰(zhàn),相談甚歡”,不僅給曾經來訪的美國政界人士留下深刻印象,也讓更多人透過地緣政治陰霾中的這道國際人文交流的亮麗風景,見證了各國各地普通民眾美好愿望的強大力量。

  再次,中美高教合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其是“發(fā)展中美關系的未來工程”。教育從根本上說是一個面向未來的事業(yè),中美關系能否有更好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美兩國院校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未來人才。習近平主席在今年3月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zhàn)略學術界代表時說,中美關系回不到過去,但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在高等教育已高度普及的現代社會,在科學技術正加速改變人類生活的當今世界,即將在社會各個崗位承擔責任的這群人對于“未來”有怎樣的理解和追求,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當今世界的一個顯著特征在于,諸多看似相互對立的趨勢實則并行不悖,交織并存,如“現代化”和“后現代化”、“全球化”和“后全球化”、“世俗化”和“后世俗化”、“優(yōu)績主義”和“反智主義”,以及“獨斷主義”與“虛無主義”。富有意味的是,這種趨勢的并存性不僅在中美兩國間顯而易見,也是世界各國共有的普遍現象。正如近一段時期以來,有關全球變暖和人工智能風險控制的廣泛對話所顯示的,在應對全球重大風險挑戰(zhàn)方面,中美兩國的領導層和精英群體均展現了對兩國應共同承擔特殊責任的深刻認識。而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當今世界培育出能夠引領未來社會的領袖與骨干。這些人才既要善于駕馭現代化的成果,又要敏于應對現代化帶來的風險與挑戰(zhàn);他們應胸懷天下且愛國情深,既是勇于追夢者,也是圓夢實干家;他們不僅要有為社會貢獻才智與力量的責任意識,也要擁有為科技發(fā)展提供規(guī)范的智慧和能力;他們還應擅長提升思維進而改進工作,同時秉持尊重與理解善待他人并對己負責,如此等等。這樣的育人目標看似高不可攀,但“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在包括高等教育的廣泛教育領域內,眾多有識之士已在這條道路上默默耕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實踐。通過不斷探索與努力,我們有理由相信,“志當存高遠,行必能致遠”。

  從通過教育追求更好未來的視角出發(fā),中外高等教育合作確實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僅承擔著塑造人才的重要使命,更是極為珍貴的育人資源。秉持著在全球范圍內精選并融合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理念,包括上紐大在內的中外合作高校在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上都擁有著獨特優(yōu)勢,其中便融合了各校過去十幾二十年所積累而成的合作辦學經驗。用好中外合作高校優(yōu)勢資源,履行中外合作高校的特殊使命,將為共同塑造一個更加和諧、可持續(xù)的世界作出積極貢獻。這不僅是教育領域的迫切需求,更是全球共同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延伸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轉載,請與我們聯系。
掃碼關注學術橋
關注人才和科研